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释智策南宋 1117 — 1192
全宋诗
释智策一一一七~一一九二),号涂毒俗姓陈天台(今属浙江)人。
年十六,依护国楚光落发。
后谒国清寂室光、万寿大圆、云岩天游
历住黄岩天台太平吉州祥符越州等慈及大能仁。
孝宗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诏居临安径山
光宗绍熙三年七月卒,年七十六。
南岳下十五世,泐潭典牛天游禅师法嗣。
事见《攻愧集》卷一一○《径山涂毒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今录诗二首。
释智策号涂毒
天台陈氏子也。
生而聪敏卓迈群儿。
不乐世华潜思寥廓。
幼依护国楚光落发。
授以僧仪。
一钵萧然研穷三藏。
首造国清寂室光公洒然有省。
次往明州万寿大圆禅师
问甚处来。
天台
圆曰。
曾见智者么。
曰即今亦不少圆曰。
因甚在汝脚跟下。
曰当面蹉过。
圆曰。
尚人不耘而秀不扶而直也。
一日辞圆门送之拊其背曰。
宝所在近。
此城非实。
敬诺。
欲往豫章典牛游和尚
道由云居。
风因雪塞路无客进履。
越四十二日午闻板声豁然大悟。
及造典牛之门牛独指曰。
何处见神见鬼来。
曰云居闻板声来。
牛曰。
是甚么。
曰打破虚空全无柄靶。
牛曰。
向上事未在。
曰东家暗坐西家斯骂。
牛曰。
崭然超出佛祖。
他日起家一麟足矣。
后奉旨住双径。
大弘典牛之道。
四方学者鳞布猬集。
将示寂时为文以祭。
自危坐倾听至云尚飨为之一笑。
后两日沐浴更衣集众说偈曰。
四大既分飞。
烟云任意归。
秋天霜夜月。
万里转光辉。
泊然而逝。
塔全身于寺东冈之麓。
智策
天台陈氏子。
自号涂毒岩主
英敏颖异。
风骨巉巉。
有出尘之姿。
年十六祝发。
习经律。
理诣昭彻。
迥出流辈。
十九造国清。
寂室光
洒然有省。
寂室许之。
谓老于丛林者。
不能过也。
育王无示
万寿大圆。
皆一时大名德。
无不肯可。
大圆曰。
策上人可谓不耘而秀。
不扶而直者。
辞去大圆。
门送之拊师背曰。
宝所在近。
此城非实。
师颔之。
豫章典牛
道由云居。
风雪塞路。
坐阅四十二日。
午初板声铿然。
豁尔大悟
典牛印之曰。
崭然超出佛祖。
他日起家。
一麟足矣。
使真净而在。
见子亦当下拜。
典牛
机辩峻峭。
莫有婴其锋者。
师与之平章今古。
泉涌风驶。
闻者为之齰愕。
典牛
淮西乌崖之下。
及大圆移大沩。
请居第一座。
尝上方丈问讯。
见大圆俛首不语。
师问曰。
何瞀闷乃尔。
大圆曰。
期子济济多众。
雪峰沩山之流。
谈天者
谓子无后。
子意如何。
师曰。
参学唯恐无本。
苟有本。
对泥像说法。
亦高出诸方。
大圆叹曰。
吾子器识过人。
玄酒太羹。
非常流所能知味也。
东归。
又分座于国清。
此庵元方住护国
谓师曰。
公来归。
三峰景元
即收卷波澜矣。
出世住黄岩普泽。
典牛烧香。
历应台之太平。
吉之祥苻。
越之等慈。
及大能仁。
所至道价兴行。
旋自护国华藏。
来住径山
而师已老矣。
力行祖道。
众至千馀。
将化。
召门人嘱后事。
仍曰。
尔辈。
盍以文祭我。
师整襟危坐而听。
至尚飨为之盱衡一笑。
越二日。
泊然而逝。
世寿七十六。
坐六十夏。
门人塔全身于东冈之麓。
师性刚简
居处语嘿肃如也。
尤不喜泛交。
善则慕之。
否则虽亲䁥。
亦绝不与通。
说法度人。
明俊伟。
倾动一时。
望师而归者。
云涌涛奔。
希获一亲謦欬。
以为至幸。
诚末世津梁。
不可多得也。
涂毒禅师
名智策
祖籍天台陈氏。
幼入塾强记。
父携游桐柏宫
见古石相。
问曰。
此为谁。
其父曰。
周之义士伯夷叔齐也。
低首。
良久曰。
审如是。
则人世富贵不足取矣。
父奇之。
又过护国寺
遍观僧寮佛舍。
恍忆前因。
坚求脱白。
父亦不阻其志。
遂为大僧。
首谒国清光。
光指见万寿圆。
圆曰。
甚处来。
对曰。
天台
曰。
智者大师么。
曰。
即今亦不少。
曰。
因甚在你脚跟下。
曰。
当面蹉过。
圆曰。
上人不耘而秀。
不扶而直。
款之不可。
云岩游老人退居武宁
趋求依。
道经云居。
阻雪月馀。
偶闻板声大悟
不俟霁。
武宁
庭坐。
乃指曰。
何处见神见鬼来。
曰。
打破虚空。
全无把柄。
摇手曰。
未在。
曰。
东家暗坐。
西家厮骂。
大喜曰。
他日起家。
一麟足矣。
于是亲侍。
久之辞应双径。
曰。
阐扬一代时教。
必须福与慧齐。
汝福不逮慧。
吾为汝忧。
对曰。
惟愁己眼不明。
己眼若明。
即独对圣僧吃饭。
何歉焉。
以为贤。
既而果一人大唱黄龙之道。
盖游初为儒生。
不屑贡籍。
弃名。
成都
道遇黄山谷
山谷风骨不凡。
乃同舟下江陵
竟染衣匡庐
而投机于湛堂准
准之师真净文
文师黄龙南
之四世祖也。
年九十三。
退休武宁
扁曰典牛
典牛之户。
无冗履閒。
和牧牛颂。
张无尽居士
其颂曰。
两角指天。
四蹄踏地。
拽断鼻绳。
牧甚屎屁。
无尽发笑曰。
狂翁故态也。
主丛席。
其拈提大类湛堂
操重坚劲。
又似黄龙。
故黄龙三关之旨。
至策为之一新。
尝举教中道。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虽然恁么正是捕得老鼠。
打破油瓮。
怀禅师道。
汝眼在甚么处。
虽则识破释迦老子
拈䭔舐指。
径山则不然。
色见声求也不妨。
百花影里绣鸳鸯。
自从识得金针后。
一任风吹满袖香。
又曰。
一见便见。
犹隔铁围。
玄沙老汉脑后痛锥名高。
岂在镌顽石路上。
行人口似碑。
庆元庚申秋
上堂抚法座曰。
此床子我不复临矣。
汝等当以祭我。
明日沐浴。
更衣端坐。
命供头设祭。
弟子如命。
鞠躬拜跪。
宣其
倾听。
至尚飨。
为之一笑。
遂引声曰。
四大既分飞。
烟云任意归。
秋天霜夜月。
万里转光辉。
竟化。
赞曰。
眇视报缘。
独尊道眼。
盛衰之迹。
何足浼焉。
此盖中峰赞公生平之略也。
或怪公大泄典牛之气。
门士如云。
全不肯诺。
岂王刀有异耶。
抑精金跃冶乎。
虽然不肯诺中即肯诺矣。
末法觅人肯诺。
起自雌黄。
哀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智策字涂毒天台陈氏子。
生而聪敏,卓迈群儿,不乐世华,潜思寥廓。
幼依护国楚光落发,授以僧仪,一钵萧然,研穷三藏。
首造国清寂室光公,洒然有省。
次往明州,谒万寿大圆禅师,问:“甚处来?
”曰:“天台
”圆曰:“曾见智者么?
”曰:“即今亦不少。
”圆曰:“因甚在汝脚跟下?
”曰:“当面蹉过。
”圆曰:“尚人不耘,而秀不扶而直也。
”一日,辞圆出门,送之,拊其背曰:“宝所在近,此城非实。
敬诺。
欲往豫章典牛游,道由云居,因风雪塞涂,无客进履。
越四十二日午,闻板声,豁然大悟。
及造典牛之门,牛独指曰:“何处见神见鬼来?
曰:“云居闻板声来。
”牛曰:“是甚么?
”曰:“打破虚空,全无柄靶。
”牛曰:“向上事未在。
”曰:“东家暗坐,西家厮骂。
”牛曰:“崭然起出佛祖,他日起家,一麟足矣。
”后住双径,大宏典牛之道,四方学者鳞布猬集。
将示寂时,为文以祭,自危坐倾听,至云尚飨,为之一笑。
后两日,沐浴更衣,集众说偈曰:“四大既分飞,烟云任意归。
秋天霜夜月,万里转光辉。
”泊然而逝,塔全身于寺东冈之麓。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楚圆北宋 986 — 1039
全宋诗
释楚圆九八六~一○三九),俗姓李全州(今属广西)人。
潭州石霜,称楚圆慈明禅师
南岳下十世,汾阳昭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二)。
仁宗宝元二年卒,年五十四(《嘉泰普灯录》卷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全州清湘人俗姓李
少为儒生,潜心举业。
年二十二,回心向道,于湘山隐静寺得度。
汾阳昭禅师
仁宗景祐末,住石霜,称慈明禅师
其徒编有《慈明和尚五会语录》。
慈明禅师
全州清湘李氏。
讳楚圆
少为书生。
年二十二。
依城南湘山隐静寺(或云依金地寺)得度。
其母有贤行。
使之游方。
连眉秀目。
颀然丰硕。
然忽绳墨。
所至为老宿所呵。
以为少丛林。
公柴崖而笑曰。
龙象蹴踏。
非驴所堪。
尝橐骨董箱。
以竹杖之。
游襄沔间。
守芝谷泉俱结伴。
入洛中。
汾阳昭禅师
道望为天下第一。
决志亲依
时朝廷方问罪河东
潞泽皆屯重兵。
多劝其无行。
公不顾渡大河。
太行
易衣类厮养。
窜名火队中。
露眠草宿。
龙州
遂造汾阳
昭公壮之。
二年
未许入室。
公诣
揣其志。
必骂诟。
使令者或毁诋诸方。
及有所训。
皆流俗鄙事。
一夕诉曰。
自至法席已再
不蒙指示。
但增世俗尘劳念。
岁月飘忽。
己事不明。
失出家之利。
语未卒。
昭公熟视骂曰。
是恶知识。
敢裨贩我。
怒举杖逐之。
公拟伸救。
昭公掩其口。
大悟曰。
乃知临济道
出常情。
服役七年辞去。
依唐明嵩禅师
谓公曰。
杨大年内翰
知见高。
入道稳实。
子不可不见。
公乃往见大年
大年问曰。
对面不相识。
千里却同风。
公曰。
近奉山门请。
大年曰。
真个脱空。
公曰。
前月离唐明。
大年曰。
适来悔相问。
公曰。
作家。
大年喝之。
公曰恰是。
大年复喝。
公以手划一划。
大年吐舌曰。
真是龙象。
公曰。
是何言欤。
大年顾令别点茶曰。
元来是家里人。
公曰。
也不消得。
良久又问。
如何是上座为人句。
公曰。
切。
大年曰。
作家作家。
公曰。
内翰二十拄杖。
大年拊膝曰。
这里是什么处所。
公拍掌曰。
不得放过。
大年大笑。
又问。
记得唐明悟时因缘否。
公曰。
唐明闻。
僧问首山佛法大意。
首山曰。
楚王城畔(或有汝汝)水东流。
大年曰。
只如此语意如何。
公曰。
水上挂灯毬。
大年曰。
与么则辜负古人去。
公曰。
内翰疑则别参。
大年曰。
三脚虾蟆跳上天。
公曰。
一任𨁝跳。
大年乃又笑。
馆于斋中。
日夕质疑智證。
因闻前言往行。
恨见之
朝中见驸马都尉李公。
曰。
近得一道人
西河师子
李公曰。
我以拘文。
不能就谒奈何。
大年默然。
归语公曰。
李公佛法中人。
闻道风远至。
有愿见之心。
政以法不得。
侍从过从。
黎明谒李公。
李公阅谒。
使童子问。
道得即与上座相见。
公曰。
今日特来相看。
又令童子曰。
碑文刊白字。
当道种青松
公曰。
不因今日节。
馀日定难逢。
童子又出曰。
都尉言。
与么则与上座相见去也。
公曰。
脚头脚底。
李公乃出坐定。
问曰。
我闻西河
有金毛师子。
是否。
公曰。
什么处得此消息。
李公喝之。
公曰。
野犴鸣。
李公又喝。
公曰。
恰是。
李公大笑。
既辞去。
问临行一句。
公曰。
好将息。
李公曰。
何异诸方。
公曰。
都尉又作么生。
曰。
放上座二十拄杖。
公曰。
专为流通。
李公又喝。
公曰。
瞎。
李公曰好去。
公曰诺诺。
自是往来杨李之门。
以法为友。
久之辞还河东
大年曰。
有一语。
寄唐明。
公曰。
明月照见夜行人。
大年曰。
却不相当。
公曰。
更深犹自可。
午后更愁人。
大年曰。
开宝寺前金刚。
近日因什么汗出。
公曰。
知。
大年曰上座临行。
岂无为人句。
公曰。
重叠关山路。
大年曰。
与么则随上座去也。
公作嘘声。
大年曰。
真师子儿。
公还唐明。
李公遣两僧讯公。
公于书尾𦘕双足。
写来僧名。
以寄之李公。
作偈曰。
黑毫千里馀。
金椁示双趺。
人天浑莫测。
珍重赤须胡。
公以母老南归。
筠州
首众僧于洞山
聪禅师居焉。
先是汾阳谓公曰。
我遍参云门尊宿儿孙。
特以未见为恨。
故公依止。
又三年。
乃游仰山
杨大年以书抵宜春太守黄宗旦
使请公出世说法。
守虚南原致公。
公不赴。
旋特谒候守愿行。
守问其故。
对曰。
始为让。
今偶欲之耳。
守大贤之。
住三年。
弃去省母。
以白金为寿。
母诟曰。
汝定累我入泥犁中。
投诸地。
公色不怍。
收之辞去。
神鼎諲禅师
首山高弟。
望尊一时。
衲子非人类精奇。
无敢登其门者。
住山三十年
门弟子气吞诸方。
公发长不剪。
弊衣楚音。
通谒称法侄。
一众大笑。
遣童子问。
长老谁之嗣。
公仰视屋曰。
亲见汾阳来。
杖而出顾见。
顽然问曰。
汾州西河师子
是否。
公指其后。
绝叫曰。
屋倒矣。
童子返走。
回顾相矍铄。
公地坐脱只履。
而视之。
老忘所问。
又失公所在。
公徐起整衣。
且行且语曰。
见面不如闻名。
遂去。
遣人追之不可。
叹曰。
汾州乃有此儿耶。
公自是名增重丛林。
定林沙门本延有道行。
雅为士大夫所信敬。
见延称。
公知见可兴临济
会道吾席虚。
延白郡请以公主之。
法令整肃。
亡躯为法者集焉。
示众曰。
宝应曰。
第一句荐得。
堪与祖佛为师。
第二句荐得。
堪与人天为师。
第三句荐得。
自救不了。
道吾则不然。
第一句荐得和泥合水。
第二句荐得。
无绳自缚。
第三句荐得。
四棱著地。
所以道。
起也海晏河清
行人避路。
住也乾坤失色。
日月无光。
汝辈向什处出气。
良久曰。
道吾为汝出气。
乃嘘一声。
卓拄杖而起。
又曰。
道吾打鼓。
四大部州同参。
拄杖横也。
挑挂乾坤大地。
钵盂覆也。
盖却恒沙世界。
且问。
汝辈向何处。
安身立命。
若也知之。
北俱卢州吃粥吃饭。
若也不知。
长连床上吃粥吃饭。
后住石霜
当解夏谓众曰。
昨日作婴孩。
今朝年已老。
未明三八九。
难踏古皇道。
手铄黄河乾。
脚踢须弥倒。
浮生梦幻身。
人命久难保。
天堂并地狱。
皆由心所造。
南山北岭
北岭南山草。
一雨润无边。
根苗壮枯槁。
五湖参学人。
但问虚空讨。
死脱夏天衫。
生著冬月袄。
分明无事人。
特地生烦恼。
喝一喝。
真点胸者。
为善作者折难。
自金銮还。
公呵曰。
解夏未一月
乃已至此。
破坏丛林。
有何忙事。
曰。
大事未透脱故耳。
公曰。
汝以何为佛法要切。
曰。
无云生岭上。
有月落波心。
公诟曰。
面皱齿豁。
犹作此见解。
不敢仰视曰。
愿为决之。
公曰。
汝问我答。
理前语而问之。
公曰。
无云生岭上。
有月落波心。
遂契悟。
南岳福严。
以大法授南禅师
语在南传。
僧问。
临济两堂首座
一日相见。
同时喝。
临济闻之升座曰。
大众要会临济宾主句。
问取堂中二禅客
此意如何。
公作偈曰。
啐啄之机箭柱锋。
瞥然宾主当时分。
宗师悯物明缁素。
北地黄河彻底浑。
又问。
赵州勘婆子。
师意如何。
公亦作偈曰。
赵州勘破婆子。
叶落便合知
天下几多禅客
五湖四海悠悠。
明日升座曰。
一喝分宾主。
照用一时行。
要会个中意。
日午打三更。
遂一喝云。
且道是宾是主。
还有分得者么。
若也分得。
朝行三千暮行八百。
若也未能。
老僧失利。
移住兴化
康定戊寅
李都尉遣使邀公曰。
海内法友。
唯师与杨大年耳。
大年弃我而先。
仆年来顿觉衰落。
忍死以一见公。
仍以书抵潭帅敦遣之。
公恻然。
侍者舟而东下。
舟中作偈曰。
长江行不尽。
帝里到何时。
既得凉风便。
休将橹棹施。
道过琅琊
觉禅师出迎。
大喜曰。
有众之累。
不得躬造。
受曲折而惠然。
辱而临之。
天赐我也。
公为逗留。
夜语及并汾旧游。
曰。
近有一老衲至。
问其离何所。
杨州
问船来陆来。
曰船来。
问船在何处。
曰岸下。
问。
不涉程途一句如何道。
其僧恚曰。
杜撰长老
如麻似
遣人追不及。
云是举道者
顷在汾州时尚少。
陆沉众中。
不及识之。
公笑曰。
见处才能自了。
而汝堕负。
何以为人。
屏息汗下。
公为作牧童歌。
其略曰。
回首看。
平田阔。
四方放去休拦遏。
一切无物任意游。
要收只把索头拨。
小牛儿。
顺毛捋。
上高坡四蹄脱。
日已高。
休喂草。
捏定鼻头无少老。
一时牵向圈中眠。
和泥看渠东西倒。
默得其游戏三昧。
京师
与李公会月馀。
而李公果殁。
临终𦘕一圆相
又作偈献公
偈曰。
世界无依。
山河匪碍。
大海微尘。
须弥纳
拈起幞头。
解下腰带。
若觅死生。
问取皮袋。
公曰。
如何是本来佛性。
李公曰。
今日热如昨日。
随声便问。
公临行一句作么生。
公曰。
本来无挂碍。
随处任方圆。
李公曰。
晚来困倦。
更不答话。
公曰。
无佛处作佛。
李公于是泊然而逝 仁宗皇帝尤留神空宗。
闻李公之化。
问答。
加叹久之。
公哭之恸。
临圹而别之。
有诏赐官舟。
南归中途。
侍者曰。
我忽得风痹疾。
视之口吻已喎斜。
侍者以足顿地曰。
当奈何平生呵佛骂祖。
今乃尔。
公曰。
无忧为汝正之。
以手整之。
如故。
曰。
而今而后。
不钝置汝。
遂以明年兴化
正月初五日
沐浴辞众。
跏趺而逝。
阅世三十有四。
三十有二。
李公之子。
铭志其行于兴化
而藏全身于石霜
公平生以事事无碍行心。
凡圣所不能测。
室中宴坐。
横刀水盆之上。
旁置草鞋。
使来参扣者下语。
无有契其机者。
又作示徒偈曰。
黑黑黑。
道道道。
明明明。
得得得。
冬日榜僧堂。
作此字⿲○○○⿳==≡儿([田/?][曲-曰+口][(巨-匚)@二]才)。
其下注云。
若人识得。
不离四威仪中。
首座者。
见之谓曰。
和尚今日放参。
慈明闻而笑之云。
赞曰。
有际天之云涛。
乃可容吞舟之鱼。
有九万里之风。
乃可负乖天之翼。
三世如来之法印重任也。
岂寻常之材。
檐乎。
余观慈明
以英伟绝人之姿。
行不缠凡圣之事。
谈笑而起临济于将仆。
叱咤而死黄龙之偷心。
视其施为。
不见辙迹。
未三世而死为绳墨。
谚曰。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此言虽小。
可以喻大。
石霜楚圆禅师
号慈明
汾阳嫡嗣也。
全州李氏。
少为书生。
年二十二出家。
母有贤行。
使游方。
连眉秀目。
颀然丰硕。
然忽绳墨。
所至为老宿呵。
以为少丛林。
师柴崖而笑曰。
龙象蹴踏。
非驴所堪。
尝橐骨董箱。
以竹杖之。
游湘沔间。
汾阳道望。
遂与大愚谷泉琅琊造焉。
阳顾而默器之。
二年未许入室。
每见必骂诟。
或毁诋。
方所训。
皆流俗鄙事。
一夕诉曰。
自至法席已再
不蒙指示。
但增世俗尘劳念。
岁月飘忽。
己事不明。
语未卒。
阳熟视骂曰。
是恶知识。
敢裨贩我。
怒举杖逐之。
师拟伸救。
阳掩师口。
大悟曰。
乃知临济道出常情。
服役七年辞去。
依唐明嵩公。
嵩指会杨大年
大年
复会李都尉
二公恨见之晚。
馆于斋中。
日夕质疑智證。
以为法友。
久之辞还河东
省唐明。
李公遣二僧讯师。
师于书尾。
画双足写来僧名。
以寄之。
李作偈曰。
黑毫千里馀。
金椁示双趺。
人天浑莫测。
珍重赤须胡。
师以母老。
南归至筠州
首众于洞山
聪禅师居焉。
先是。
汾阳谓师曰。
我遍参云门儿孙。
特以未见为恨。
故师依止三年。
乃游仰山
大年以书抵宜春太守黄宗旦
使请师出世。
守虚南原致师。
师不赴。
旋特谒候守愿行。
守问其故。
师曰。
始为让。
今偶欲之耳。
守大贤之。
住三年。
弃去省母。
以白金为寿。
母投金于地。
骂曰。
汝少行脚。
负布橐去。
今安得此物。
吾望汝济我。
反置我地狱耶。
师色不怍。
徐收之辞去。
神鼎諲公
首山高弟。
望尊一时。
衲子非人类精奇。
无敢登其门者。
住山三十年
门弟子气吞诸方。
师发长不剪。
弊衣楚音。
通谒称法侄。
一众大笑。
鼎遣童子问。
长老谁之嗣。
师仰视屋曰。
亲见汾阳来。
鼎杖而出。
顾见颀然。
问曰。
汾州西河师子是否。
师指其后。
绝叫曰。
屋倒矣。
童子返走。
鼎回顾相矍铄。
师地坐脱只履而视之。
鼎老忘所问。
又失师所在。
师徐起整衣行。
且语曰。
见面不如闻名。
遂去。
鼎遣人追之。
不可。
叹曰。
汾阳乃有此儿耶。
师自是名重丛林。
适道吾虚席。
郡移书。
欲得大禅伯领之。
鼎以师应召。
法令严整。
亡身为法者集焉。
师之大机大用。
不可思议。
传者谓。
师以事事无碍行心。
凡圣不能测。
可为知言矣。
水庵。
尤侍郎延之曰。
大愚慈明谷泉等。
结伴参汾阳
河东苦寒。
众人惮之。
慈明晓夕不惮。
夜坐欲睡。
则引锥自刺。
叹曰。
古人为生死事大。
不食不寝。
我何人哉。
乃纵荒逸。
生无益于时。
死无闻于后。
是自弃也。
及辞归。
汾阳叹曰。
楚圆今去。
吾道东矣。
次住福严
又移兴化
尝室中插剑一口。
以草鞋一对。
水一盆。
置在剑边。
拟议者。
师曰。
丧身失命了也。
便喝出。
无有一人契者。
其他玄言妙语。
提唱宗乘。
探旨者麻粟出焉。
黄龙南杨岐会二人。
最为上首
能世其家。
以某年正月五日示寂。
前是。
李都尉遣使邀师曰。
海内法友。
唯师与杨大年耳。
大年弃我而先。
仆年来顿觉衰落。
忍死以一见公。
仍以书抵潭帅敦遣之。
师恻然。
侍者舟而东下。
舟中作偈曰。
长江行不尽。
帝里到何时。
既得凉风便。
休将橹棹施。
至京与李公会。
月馀而李公殁。
临终画一圆相
又作偈献师。
偈曰。
世界无依。
山河匪碍。
大海微尘。
须弥纳
拈起幞头。
解下腰带。
若觅死生。
问取皮袋。
师曰。
如何是本来佛性。
公曰。
今日热如昨日。
随声便问。
师临行一句作么生。
师曰。
本来无质碍。
随处任方圆。
公曰。
晚来困倦。
更不答话。
师曰。
无佛处作佛。
公于是泊然而逝。
仁宗皇帝
尤留神空宗。
闻李公化与师问答。
嘉叹久之。
师哭之恸。
临圹而别。
有旨赐官舟还。
中途谓侍者曰。
我忽得风痹疾。
视之口吻已喎斜。
侍者以足顿地曰。
当奈何平生呵佛骂祖。
今乃尔。
师曰。
无忧为汝正之。
以手整之如故。
曰。
而今而后。
不钝置汝。
逾年而化。
李公子
铭志其行于兴化
全身塔于石霜
系曰。
达人出世。
以开物成务。
为心非自衒也。
方师之受南原也。
戢天际想于眉睫间。
聊试吾道动静何如。
观其初不赴。
后自请行。
进退踌躇。
意可知矣。
范云
慈明道。
临济于将仆。
昔廓落乃如此。
微神鼎。
则亦谷泉流也。
虽然。
狂奴故态
特师之寓言耳。
真面目。
岂无知音者哉。
然神鼎固长者。
难及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祖铭元 1280 — 13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0—1358 【介绍】: 僧。
庆元奉化人字古鼎俗姓应
年五十四始出主隆教寺,迁杭州径山,赐号慧性宏觉普济大师
有《古鼎外集》。
祖铭字古鼎,奉花应氏子。
年十八,从金峨横山锡公学出世法,二十五得度。
竺西坦公主天童,使掌书记,后遍参诸尊宿,闻元叟灵隐,往谒焉。
言下豁然开悟,元统元年,始自径山出住昌国之隆教,迁普陀,复迁中天竺。
至正七年,还主径山,锡号慧性文敏宏学普济禅师
十七年,退居妙明庵。
十九年书偈而逝,有《四会语录》暨外集若干卷,古鼎洞彻玄微,踔厉纵横,袁伯长胡汲仲黄晋卿虞伯生欧阳原功皆称慕之。
原功赠诗,有「上人能举龙文鼎,坐断淩霄第一关」之句。
初在中竺时,有童子仇姓者,从师荷包笠。
夜宿苏之承天寺,见空中有一宝鼎
左右翼卫皆天神,曰:「天帝以此鼎还赐径山
」诘旦以事质其僧,曰:「此必古鼎师还迁径山也。
」俄而径山命下,闻者异之。
师讳
临济十五世孙。
四坐道场。
将示寂。
谓其徒曰。
观世音持莲华至矣。
安坐而逝。
火化。
舌根齿牙数珠不坏。
五色舍利无数。
国史危先生为之碑。
有四会语录行世。
祖铭
字古鼎
奉化应氏子。
幼颖悟。
不近荤食。
稍长学通百氏书。
而尤嗜佛典。
年十八厌处尘俗。
从金峨锡公。
学出世法。
二十五得度受具戒。
出游诸方。
首依竺西坦公。
记室
复走闽浙。
多所参访。
莫有契者。
元叟灵隐
师往谒焉。
一语之下。
遂坦然无疑滞。
久之。
臻其阃奥。
一时德誉蔼著。
所与交游。
皆雅望之士。
去留为丛林重轻。
而师愈谦抑自持。
有以舆从为相迎者。
悉谢绝之。
唯杖履而已。
顺帝元统元年
师五十有四。
始自径山出。
昌国之隆教。
学者不惮步险。
争愿趋往座下。
后八年
迁普陀。
浙东都元帅完者都公
威震海上。
而于师至礼甚恭。
日本商航。
奉国命。
盛赍金币来聘。
师每避去。
未几。
迁中天竺。
至正七年
还主径山
师在中竺时。
有童子仇姓者。
从师荷包笠。
夜宿苏之承天寺
见空中有一宝鼎
左右翼卫皆天神。
若有所告曰。
天帝以此鼎。
还赐径山
诘旦以事质。
其僧曰。
此必古鼎师
还迁径山也。
因与之俱来。
为求给役。
俄而径山命下。
闻者异之。
朝廷以师法席之盛。
锡号慧性文敏宏学普济禅师
十一年
颖豪乱作。
师治妙明庵于放生池上。
曰。
吾将老于是。
十七年
杭再兵。
师退而庵居。
又数月。
苗獠焚掠径山
丞相达识帖木迩。
延师入云居庵
暇则诣师问道。
请礼弥笃。
一日请看经次。
师惟默坐。
公问。
长老何不看经。
师云。
寻行数墨为看经耶。
公无语。
师翻经云。
老僧看经。
看经去也。
公以手覆经云。
请与说破。
师云。
伊尹公阿谁做。
公遂领悟。
已而示微疾。
更衣危坐。
致书丞相
嘱以外护佛法之意。
俄而指语其徒曰。
观世音金台至矣。
吾平生兼修之功。
有验也。
乃大书偈曰。
生死纯真。
太虚纯满。
七十九年。
摇篮绳断。
书已掷笔而逝。
留七日。
颜貌如生。
行院概郡府官僚。
设俎奠于道。
茶毗。
舌根数珠不坏。
得五色光舍利无算。
建塔于径山及隆教普陀青山。
有四会语录。
暨外集若干卷。
传于世。
师意度直率。
不为缘饰。
居处物用。
清苦淡泊。
晨兴盥颒以至浣濯。
未尝役童仆。
自幼至耆年。
未尝少休。
修净业礼观音像。
日必千拜。
而于大法。
洞彻玄微。
开示直截。
踔厉纵横。
应变无穷。
虽门庭峻拔。
若不可少杀。
随其夙器。
慈悲诱掖成就为多。
至于文学
乃师之世业。
里中袁文清公桷
金华胡公长孺
黄公溍
蜀郡虞文靖公集
长沙欧阳公玄
咸称慕之。
见诸文字者。
举可徵已。
古鼎禅师
讳祖铭
出于四明应氏。
风骨轩昂。
谈论超人意表。
得道于元叟端公
出世。
谈禅之会有四。
皆名山广泽之中。
四众围绕。
其升堂入室之鼓。
日不停声。
当是时。
六宗之徒。
互相犯诤。
著书千百言以解之。
声达朝廷。
朝廷赐号。
慧性文敏弘学普济禅师
丛林共美其功。
楚石琦有语曰。
具眼宗师。
超方哲匠。
传列祖之灯。
息六宗之抗。
身非身相非相。
天教擎在千峰上。
初与楚石
同参元叟端
端公喜怒不测。
所举者皆流俗鄙事。
所诃者皆贤圣章句。
大疑之。
乃诣端公之室。
呵呵大笑。
曰。
自远趋风。
师何谑耶。
端公蓦起顿足曰。
山僧罪过不少。
瞠愕而却。
书记寮虚职。
林首座
欲举补之。
曰。
见弹而求鸮炙。
不亦早乎。
林曰。
何谓也。
曰。
待渠识得西来意方可耳。
不然流成文字蠹鱼。
何益哉。
闻大惭陨涕。
自誓求决大事。
一日参罢。
复进曰。
黄龙南倾心。
请益于慈明。
慈明屡诟骂之。
何也。
曰。
赵州道
台山婆子。
被我勘破。
与慈明笑曰。
是骂耶。
为复肝胆相似。
为复鼻孔不同。
曰。
一对无孔铁锤。
曰。
立悟去。
又且如何。
曰。
病眼见空花。
曰。
金沙混杂。
政未得在。
又拟进语。
震声喝之。
失声笑曰。
祖铭此回做得书记也。
端公亦笑而许之。
住后僧问。
如何是佛。
曰。
秤锤蘸醋。
又曰。
如何是佛向上事。
曰。
仰面不见天。
僧曰。
云门乾矢橛。
又作么生。
曰。
不是好心。
僧曰。
乾矢橛与秤锤蘸醋。
相去多少。
曰。
镬汤里𨁝跳。
僧又拟问。
便喝。
言行平易。
不以绳墨制学者。
尝曰。
沧海有择流之心。
则成牛迹。
春日有偏炤之意。
仍似萤光。
所以大冶烹金。
不须九转。
众生成佛。
只在刹那。
分之别之。
远之弃之。
岂大慈长者之心哉。
晚住径山
禅流益心归之。
恕中愠
早受业于元叟
既出游方。
径山之席。
乃归访
蒙堂
间与商确古今。
于是二公互相肯可焉。
出世灵岩
法嗣紫箨道公。
复称之。
或曰。
愠公向亲先老人。
今其背德承绍无名老衲
师反奖之。
何也。
曰。
不然。
当今吾老人之望。
故重天下矣。
裨贩之徒。
往往承虚接响。
愠公得意于紫箨。
不以声名而忘其本。
节操如此。
岂可及哉。
年垂耄。
爱携衲子山游。
不计远近。
意得即到。
归便高枕。
鼻息如雷。
一日命侍者遍插香。
声钟告寂。
众趋绕之。
则宴然侧身长往矣。
有遗偈曰。
生死纯真。
太虚纯满。
七十九年。
摇篮绳断。
其门下继居径山者。
象源淑也。
径山
百尔躬先率之。
勤奋乃言。
先老人。
弗以絮务劳贤者。
淑曰。
安有贤者。
而弗劳乎。
于是。
冰风四峻。
廉士大集。
一日趋出门。
大叫曰。
杀来了。
杀来了。
众惊集。
淑乃庄立蜕去。
其次门人力金者。
主持天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南北宋 1002 — 10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2—1069 【介绍】: 僧。
信州玉山人俗姓章
年十一出家,十九落发受戒,住隆兴黄龙寺
云游江南诸地求法,初依泐潭,再谒石霜慈明,言下大悟,开法同安
尝发三问,学者莫契其旨,丛林目之为黄龙三关。
卒谥普觉
全宋诗
释慧南一○○三~一○六九),一作惠南信州(今江西上饶)人。
俗姓章
岳下十一世,石霜圆禅师法嗣,住隆兴府黄龙寺
神宗熙宁二年卒,年六十七。
谥普觉禅师(《禅林僧宝传》卷二二)。
今录偈颂四首。
全宋文·卷五九四
慧南一○○二——一○六九),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俗姓章氏
少习儒,通经史,能文。
十一岁出家,初依泐潭怀澄学云门禅,后往依临济宗大师石霜楚圆南岳,言下大悟,遂嗣之。
后开法同安,四众趋归。
景祐三年,住南昌黄龙山崇恩院,以「佛手、驴脚、生缘」三转语接引学人,法席之盛,追比马祖、百丈,遂开临济宗黄龙一派。
熙宁二年卒,年六十八。
大观中追谥普觉
有《黄龙慧南禅师语录》一卷(存)。
见《禅林僧宝传》卷二二。
泐潭澄禅师
分座接物。
名振诸方。
偶同云峰悦禅师西山
话及云门法道。
峰曰。
澄公虽是云门之后。
法道异矣。
诘其所以异。
峰曰。
云门如九转丹砂。
点铁成金。
澄公药永银。
徒可玩。
入煅则流去。
怒。
以枕掷之。
峰虽谢过。
而又曰。
云门气宇如王。
甘死语下乎。
澄公有法授人死语也。
死语其能活人乎。
即背去。
挽之曰。
若如是。
则谁可汝意。
峰曰。
石霜圆。
手段出诸方。
公宜见之。
不可后也。
默计曰。
师翠岩。
使我见石霜
何有哉。
即造石霜
及中途。
慈明不事事忽丛林。
无意见之。
遂登衡岳
谒福严贤禅师
贤命掌书记
俄贤卒。
郡守慈明补之。
既至。
目其贬剥诸方。
件件数为邪解。
为之气索。
遂造其室。
欲行师资礼。
明曰。
书记已领徒游方。
设使有疑。
可坐商略。
不必作是行径。
哀恳愈切。
明曰。
公学云门禅。
必善其旨。
如云放洞山三顿棒。
是有吃棒分耶。
是无吃棒分耶。
曰。
是有吃棒分。
明色庄曰。
若尔则从朝至暮。
鹊噪鸦鸣。
亦有吃棒分。
即端坐受炷香作礼。
明复问曰。
赵州台山婆子。
我为汝勘破了也。
且道那里是他勘破婆子处。
汗下不能加答。
连日入室请决。
明唯诟骂而已。
一日南曰。
骂岂慈悲法施耶。
明曰。
汝作骂会耶。
于是大悟
遂作颂曰。
杰出丛林是赵州
老婆勘破没来由。
而今四海清如镜。
行人莫与路为雠。
慈明
明许可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洪英北宋 1012 — 1070
全宋诗
释洪英一○一二~一○七○),俗姓陈号宝峰英禅师邵武(今属福建)人。
初依曹山雅禅师,后为黄龙南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七),岳下十三世。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庐山圆通寺
二年,开法于石门
隆兴府泐潭(同上书)。
三年卒,年五十九。
《禅林僧宝宝传》卷三○有传。
今录偈五首
禅师名洪英
出于陈氏。
邵武人
幼警敏读书。
五行俱下。
父母钟爱之。
使为书生。
不食。
自誓恳。
求出家。
及成大僧。
即行访道。
东游至曹山。
依止耆年雅公。
久之辞去。
登云居。
眷岩壑胜绝。
为终焉之计。
阅华严十明论。
至为真智慧无体性。
不能自知无性。
故为无性之性。
不能自知无性。
故名曰无明
华严第六地。
曰不了第一义。
号曰无明
将知真智慧本无性。
故不能自了。
若遇了缘而了。
无明灭矣。
是谓成佛要门。
愿以此。
法绍隆佛种。
然今诸方。
谁可语此。
良久喜曰。
有积翠老在。
即日造黄檗
南禅师于积翠。
夜语达旦。
南公加敬而已。
时座下龙象杂还。
议论。
尝倾四座。
声名籍甚。
尝游西山
潘居士
同宿双岭。
居士曰。
龙潭天皇时节。
冥合孔子
惊问何以验之。
曰。
孔子曰。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
也。
师以为如何。
笑曰。
楚人以山鸡为凤。
世传以为笑。
不意居士
此语相类。
汝擎来。
我为汝接。
汝行益来。
我为汝受。
汝问讯。
我起手。
若言是说。
说个什么。
若言不说。
龙潭何以便悟。
此所谓无法可说。
是名说法。
以世尊之辩。
亦不能加此两句耳。
学者但求解会。
譬如以五色。
图𦘕虚空。
鸟窠无佛法可传授
不可默坐。
闲拈布毛吹之。
侍者便悟。
学者乃曰。
拈起布毛。
全体发露。
似此见解。
未出教乘。
其可称祖师门下客。
九峰被人问。
深山里有佛法也无。
不得已曰有。
及被穷诘无可有。
乃曰。
石头大者大。
小者小。
学者卜度曰。
刹说众生说。
三世炽然说。
审如是教乘自足。
何必更问祖师意旨耶。
要得脱体明去。
譬如眼病人。
求医治之。
医者但能去翳膜。
不曾以光明与之。
居士推床惊曰。
吾忧积翠法道。
未有继者。
今知尽在子躬厚自爱。
双岭顺禅师问。
庵中老师。
好问学者。
并却咽喉唇吻。
道取一句。
首座曾道得么。
乾笑已。
而有偈曰。
阿家尝醋三赤喙。
新妇洗面摸著鼻。
道吾答话得腰裈。
玄沙开书是白纸。
于是顺公屈服。
以为名下无虚士。
有同参在石门
分座接纳。
作偈寄之曰。
万锻炉中铁蒺藜。
直须高价莫饶伊。
横来竖去呵呵笑。
一任傍人鼓是非。
熙宁元年
首众僧于卢山圆通寺
学者归之如南公
明年春
南公下世。
冬十月开法于石门
明年六月
知事纷争。
止之不可。
初九日谓众曰。
领众不肃。
正坐无德。
吾有愧黄龙。
维那
鸣钟众集。
叙行脚始末曰。
吾灭后火化。
以骨石藏普通塔。
明生死不离清众也。
言卒而逝。
阅世五十有九。
坐四十三
赞曰。
厌纷争之众。
而趋死。
又诫以骨石藏普通塔。
其以死生为儿戏乎。
晋魏舒丧其室。
一恸而止。
曰。
吾不及庄周远甚。
桓温殷浩儿时戏。
弃鞭。
取之。
后喜曰。
吾固知出吾下。
古人哭泣戏剧之间。
自验其材如此。
叹领众不肃。
而愧黄龙。
自鞭不赦。
可以为法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澄湜
澄湜禅师
建宁人
百丈恒和尚
嗣法眼。
师为眼嫡孙。
性高简。
律身精严。
动不违法度。
暮年三终藏经。
以坐阅为未敬。
则立诵行披之。
黄龙南禅师
初游方。
年方少从之屡年。
故其平生所为。
多取法焉。
尝曰。
贤和尚
定从天人中来。
丛林标表也。
雪窦显
尝自淮山来依之。
见师少接纳。
遂䖃苴不合。
乃作狮子峰诗而去。
曰。
踞地盘空势未休。
爪牙安肯混常流。
天教生在千峰上。
不得云擎也出头。
师住栖贤
以门庭峻严故。
参徒不盛。
一日晚参众集。
师曰。
早晨不与诸人相见。
今晚不可无言。
便下座。
其斩截如此。
系曰。
百丈恒和尚
五字三上堂。
曰吃茶。
曰珍重。
曰歇。
所谓百丈有三诀。
吃茶珍重歇也。
师作略如此。
真有乃父风。
就中些子一滴不遗。
由此可观师弟子传受源脉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行伟北宋 1018 — 1080
全宋文·卷一○九七
行伟一○一八——一○八○),俗姓于大名(今河北大名)人。
年十九游京师,谒宝相寺大乘师方益,为服勤十三年,始落发受具。
益令入,遂受贤首教于太三藏,成名继其席。
又谒黄龙南禅师卒,遂奉江西使檄住仰山,法席冠江南
元丰三年十一月卒,年六十三。
见《禅林僧宝传》卷二四,《罗浮野录》卷四。
禅师名行伟
生于氏
大名人也。
幼寡笑语。
颓然地坐终日。
伏犀插额。
眉目疏秀。
人皆异之。
年十九。
京师
宝相寺大乘师。
方益有鉴裁。
谒之。
益曰。
君风神不凡。
然非凌烟麒麟所宜置。
正当袒肩荷担如来。
乃称耳。
欣然曰。
此吾心也。
愿执役扫除。
益以讲学聚徒。
甘勤力。
挽车运
破薪佐炊。
无所不为者。
十三年。
乃剃落受具。
辞益经行诸方。
益令入
遂受贤首教于太三藏。
成名继其席常千人。
讲无定居。
南游门弟子。
有愿随者。
不却。
至淮上。
所至禅林。
盛藉藉闻宗师名。
心怪之。
馆淮山古寺
见昔同学法亮黪衲勃𥦑。
高其衣裙。
布缠两胫。
惊曰。
亮亦逃矣。
呼俱行者。
聚观太息。
亮笑叙寒温而已。
问曰。
汝今称禅者。
禅宗奥义语我来。
亮曰。
待我死后。
为汝敷说。
曰。
狂耶。
亮曰。
我狂已息。
汝今方炽。
即趋去。
请其属曰。
亮闻见淹博。
知法解义倍我。
今甘尔。
禅家。
必有长处。
乃独行诣黄檗
南禅师
依止二年。
每造室。
南公必敛目。
良久乃语。
曰。
和尚行伟
必合眼何耶。
曰。
麻谷见良遂来。
荷锄锄草。
良遂有悟处。
我见汝来。
但闲闭目。
汝虽无悟。
然且有疑。
尚亦可在。
滋不晓。
时泐潭月禅师
南公同坐夏积翠。
月以经论有声。
尝侍座。
听其谈论。
因读小释迦传曰。
韦尚书仰山寂公
禅师寻常如何接人。
曰。
僧来必问来为何事。
曰来亲觐。
又问。
还见老僧否。
曰见。
又问。
老僧何似驴。
僧未有詶者。
韦曰。
若言见。
争奈驴。
若言不见。
今礼觐谁。
以此故难答。
曰。
无人如尚书辩析者耳。
月公称善。
亦以为然。
南公独曰。
沩仰宗枝。
不到今者。
病在此耳。
日夜究思。
不悟其意。
将治行而西。
卜庵嵩少之下。
为粥饭僧。
夜与一僧同侍座。
僧问。
法华经言。
得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
何等语是陀罗尼。
南公顾香炉。
僧即引手。
候火有无。
无火。
又就添以炷香。
仍依位而立。
南公笑曰。
是此陀罗尼。
惊喜。
进曰。
如何解。
南公令僧且去。
僧揭帘趋出。
南公曰。
若不解。
争能与么。
方有省。
律身甚严。
燕坐忘夜旦。
占一室谢绝交游。
有过者。
虚己座以延之。
躬起炷香。
叉手而立。
南公闻之以为。
大绝物。
非和光同尘之义。
面诫之。
对曰。
道业未辨。
岁月如流
大根器。
如云门赵州犹曰。
我惟粥饭二时是杂用心。
又曰。
我岂有工夫闲处用。
行伟根性。
日劫相倍者。
宁暇囿世情。
事清谈。
谀悦人。
增我相乎。
南公贤之。
熙宁二年
南公殁于黄龙。
江西使者
檄宣
厚礼致。
以居仰山
未期年。
法席冠江淮
平昔同参。
知名者皆集。
道俗尊事之。
谓之后身通智
性刚莅事有法度。
俾某人职某事。
莫敢违者。
尝遣化十二辈。
以其名付维那
使明日俱来。
受曲折。
及会茶辄失一人。
问为谁。
随州永泰
方经营中。
首座曰。
泰游山去。
请以他僧备员。
伟然之。
俄有告者曰。
泰寔在。
首座匿之。
以欺众耳。
色庄使搜得之。
泰自陈。
怯弱惧失所受事。
首座寔不知也。
令击钟。
集众白曰。
首座已分座授道。
又老师所赏识。
昧心罔众。
他人犹不可为。
乃甘自破坏乎。
首座屏息受罚。
永泰者出院。
诸方伏其公。
泰后嗣其法。
住黄檗山。
首座沩山
嗣黄龙。
夏夜坐深林。
祖以食蚊蚋。
会肠毒作。
十日不愈。
以刀绝之尺许。
血流不止。
门人泣曰。
师独奈何不少忍。
曰。
为其障我行道。
蒲伏床上。
无所利于物。
得死不愈于生乎。
元丰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说偈而化。
后三日阇维。
得五色舍利。
骨石栓索勾连。
塔于寺之东。
阅世六十三。
坐三十三
赞曰。
法句经言。
若起精进心。
是妄非精进。
施为。
宜若起心者何哉。
永嘉曰。
昼夜精勤。
恐缘差故。
不惜身命。
以知恩故。
方畏缘差。
负法道之恩。
引云门赵州
以自较渠。
恤是真是妄哉。
非志列秋霜。
何以若此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怀澄
怀澄禅师不知何许人。
与宝同出于五祖之门。
出世洪州泐潭。
诸方呼为泐潭澄
黄龙南公依之最久。
然云门法道。
至师小变。
云峰悦公
方之药汞银。
锻则流去。
大觉连和尚其嗣也。
所谓青出于蓝者。
别具。
系曰。
洞山也。
诠去授聪。
聪嗣文殊。
聪死授宝。
宝嗣五祖。
要见拄持续佛慧命
非细事故。
古人举授唯大。
公弗容一毫私念于其间。
不然诠聪工老。
岂少法嗣哉。
中峰国师
定叟书云。
古人于法嗣嫡传。
所以深明宗系者。
大法源委不可诬也。
世漓俗薄。
奉金请拂。
以院易嗣者有之。
某尝痛心于此。
宝亦云门子孙之杰出者。
惜大德为一眚所掩。
灯录谓宝生娼室无姓氏。
未之考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惟胜
惟胜
潼川罗氏子。
得法于黄龙南公
然未见公时。
大悟
特就印之而已。
黄檗席久虚。
瑞州太守委黄龙。
择主法。
黄龙挝鼓集众。
垂语曰。
钟楼上念赞。
床脚下种菜。
道得者住黄檗
众寂然。
出众曰。
猛虎当路坐。
黄龙大悦。
遂以应命。
道风大震。
名播海内。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子琦
全宋诗
释子琦泉州(今属福建)人。
俗姓许
依开元智衲,试经得度,精《楞严》、《圆觉》。
蕲州开元,为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
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七。
今录诗二首。
子琦
泉州许氏子。
试经得度。
精楞严圆觉。
弃之游江淮
谒翠岩真禅师
问佛法大意。
真唾地曰。
这一滴落在何处。
师扪膺曰。
学人今日脾病。
真为解颐。
辞参积翠南公
尽得其道。
相与商搉古今。
大雪
南公
指谓师曰。
斯可以一致帚否。
师曰。
不能。
然则天霁日出。
云物解驳。
岂复有哉。
知有之人。
于一切言句。
如破竹。
虽百节当迎刃而解。
讵容声于儗议乎。
一日南公。
遣僧逆问三关语。
师厉声曰。
你理会久远。
时事作么。
南公益奇之。
于是名著丛席。
南公殁。
祖演禅师
命分座。
室中垂语曰。
一人有口道不得姓字为谁。
后传至东林总禅师
叹曰。
首座铁山万仞。
卒难逗他语脉。
未几。
以开元为禅林。
请师为第一世。
赐号觉照大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克文北宋 1025 — 11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5—1102 【介绍】: 僧。
陕府阌乡郑氏子,字云庵
年二十五入道,通内外学,初谒黄龙南不契,去依香城顺,始悟黄龙用处,乃还依住。
寂,首众仰山
高安守钱戈请住洞山,后迁隆兴宝峰。
神宗元丰中赐号真净大仙
有《云庵语录》。
全宋诗
释克文一○二五~一一○二),字云庵俗姓郑阌乡(今河南灵宝西北)人。
南岳下十三世,黄龙南禅师法嗣。
年二十五受戒,神宗元丰中赐号真净大师
历住洞山、圣寿、定林、泐潭,退居云庵
徽宗崇宁元年卒,年七十八。
事见《石门文字禅》卷三○《云庵真净和尚行状》,《禅林僧宝传》卷二三有传。
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一五二六
克文一○二五——一一○二),字云庵俗姓郑陕府阌乡(今河南灵宝)人,黄龙南禅师嫡嗣,临济宗第九世。
年二十六受戒,游京洛,历参大师,一时名公礼之。
历住筠州圣寿寺洞山普和禅院钟山定林庵。
元丰末赐号真净大师
后退居投老庵、净名庵。
崇宁元年十月卒,年七十八。
其徒辑有《云庵真净禅师语录》六卷(存)。
事迹见释惠洪云庵真净和尚行状》(《石门文字禅》卷三○)。
真净和尚
出于陕府阌乡郑氏。
郑族世多名卿。
师生而杰异。
幼孤。
事后母至孝。
失爱于母。
数困辱之。
父老悲之。
使游学四方。
复州北塔。
闻耆宿广公说法。
感泣裂缝掖。
而师事之。
故北塔以克文名之。
年二十五。
试所习。
剃发受具足戒。
学经论无不臻妙。
京洛讲席。
自为主客
而发奥义者数矣。
经行龙门殿庑间。
见塑比丘像。
冥目如在定。
师幡然自失。
谓其伴曰。
我所负者。
吴道子𦘕人物。
虽尽妙。
然非活者。
于是弃去曰。
吾将南游观道焉。
所至辩论倾其坐。
人指目以为饱参。
治平二年夏
坐于大沩。
夜闻僧诵云门语。
曰。
佛法如水中月。
是否。
曰。
清波无透路。
豁然大悟。
南禅师在积翠。
师造焉。
南公问。
从什么处来。
对曰。
沩山
曰。
恰值老僧不在。
进曰。
未审向什么处去。
曰。
天台普请。
岳云游。
曰。
若然者。
学人亦得自在去也。
南公曰。
脚下鞋是何处得来。
曰。
庐山七百钱唱得。
南公曰。
何曾自在。
师指曰。
何曾不自在耶。
南公骇异之。
于时洪英首座
机锋不可触。
与师齐名。
邵武人
众中号邵武
关西
久之辞去。
寓止翠岩顺禅师
曰。
子种性迈往。
而契悟广大。
临济欲仆。
子力能支之。
厚自爱。
南公黄龙
师复往焉。
南公曰。
适令侍者捲帘。
问。
渠捲起帘时如何。
曰。
照见天下。
放下帘时如何。
曰。
水泄不通。
不卷不放时如何。
侍者无语。
汝作么生。
师曰。
和尚侍者
下涅槃堂始得。
南公厉曰。
关西人果无头脑。
乃顾旁僧。
师指之曰。
只这僧也未梦见。
南公大笑。
自是门下号伟异博大者。
见之詟缩。
南公入灭。
衡岳
还首众僧于仰山
熙宁五年
高安
太守钱公弋。
先候之。
师复谒。
有獒逸出屏间。
师方趋逆之。
少避乃进。
钱公嘲曰。
禅者固能教诲蛇虎。
乃畏狗乎。
师曰。
易伏隈嵓虎。
难降护宅龙。
钱公叹曰。
人不可虚有名。
洞山圣寿两刹。
十有二年。
谢事东游三吴。
金陵
时舒王食官使禄。
居定林。
闻师至。
倒屣出迎。
王问。
诸经皆首标时处。
圆觉经独不然。
何也。
师曰。
顿乘所演。
直示众生。
日用现前。
不属今古。
只今老僧相公
同入大光明藏
游戏三昧。
互为宾主。
非干时处。
又问。
经曰。
一切众生皆證圆觉。
圭峰以證为具。
谓译者之讹。
如何。
对曰。
圆觉如可改。
维摩亦可改也。
维摩岂不曰。
亦不灭受。
而取證。
夫不灭受蕴。
而取證者。
与皆證圆觉之意同。
盖众生现行无明
即是如来根本大智。
圭峰之言非是。
王大悦
称赏者累日。
施其第为寺。
以延师为开山第一祖。
舒王以师道行。
闻 神考
赐号真净
未几厌烦阓。
高安
庵于九峰之下。
名曰投老。
学者自远而至。
六年而移住归宗
又二年。
张丞相时由左司
金陵酒官
起帅昌。
庐山
见师康强。
尽礼力致之。
以居泐潭。
俄退居云庵
崇宁元年十月旦日示疾。
十五日疾愈。
料理平生玩好道具。
件件疏之。
散诸门弟子。
十六日中夜
沐浴更衣跏趺。
众请说法。
师笑曰。
今年七十八。
四大相离别。
火风既分散。
临行休更说。
遗诫皆宗门大事。
不及其私。
言卒而寂。
七日阇维。
五色成𦦨。
白光上腾。
烟所及。
皆成舍利。
道俗千馀人。
皆得之。
分建塔于泐潭。
宝莲峰之下。
洞山云洞之北。
赞曰。
云庵以天纵之姿。
不由师训。
自然得道。
特定宗旨于黄龙而已。
其沮坏义学。
剖发幽翳。
以乐说之辨。
洗光佛日。
使舒王敬诚心服。
至献名于 天子。
施第为宝坊。
道显著矣。
然犹掉头不顾。
甘自放于万壑千岩之间。
究观施设。
其心不肯。
后𤅬山曹溪
盖一代宗师之典型。
后来衲子模楷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守智北宋 1025 — 1115
全宋诗
释守智一○二五~一一一五),俗姓陈剑州(今四川剑阁)人。
年二十三受具于建州开元寺,后住潭州云盖,乃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
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退居西堂,闭户三十年。
徽宗政和五年卒,年九十一。
五灯会元》卷一七、《禅林僧宝传》卷二五有传。
今录诗四首。
禅师名守智
生于剑州龙津陈氏。
幼依剑浦林重院。
沙门某。
为童子。
年二十三得度。
受具于建州开元寺
初出岭。
豫章
大宁宽禅师
法昌遇公
方韬藏西山
智闻其饱参诣之。
至双岭寺。
寺屋多僧少。
草棘满庭。
山雪未消。
见一室邃僻。
试揭帘。
闻叱诟曰。
谁故出我烟。
方附湿薪火。
藉烟为暖耳。
反走。
呼曰。
来汝何所来。
对曰大宁
又问。
三门夜来倒。
知否。
愕曰。
不知。
曰。
吴中石佛。
大有人不曾得见。
不敢犯其词。
知其为也。
乃敷坐具。
愿亲炙之。
使往谒真点胸
久之无大省发。
然勤苦不费剪爪之功。
及谒南禅师于积翠。
依止五年。
又见英邵武同安
南公殁。
游首众僧于石霜
谢师直闻其名。
以书抵曰。
果游岳道由长沙
幸屈临庶款晤。
师当恕其方以官。
守不当罪其坐致也。
师直
师直问曰。
庞居士马大师
无弦琴因缘。
记得否。
曰记得。
师直曰。
庞公曰。
弄巧成拙
是宾家是主家。
笑指师直曰。
弄巧成拙
师直喜之。
出世住道吾。
俄迁住云盖十年。
疾禅林便软暖。
道心澹泊。
来参者。
掉头不纳。
元祐六年
退居西堂。
闭户三十年。
湘中衲子
闻其接纳容入室。
则堂室为满。
为人耐枯淡。
日犹荷锄理蔬圃。
至老不衰。
政和四年
年九十矣。
潭师周穜仁熟
长沙佐诣山请供。
以老辞。
令佐固邀曰。
太守以职事。
不得入山。
属吏来迎意勤。
乃不往贻山门之咎。
登舆而至。
入开福斋罢鸣鼓。
问其故。
曰。
请师住持此院。
心知堕其计。
不得辞乃受之。
明年三月七日(或云七月七日)升座说偈曰。
未出世。
头似马杓。
出世后。
口如驴觜。
百年终须自坏。
一任天下卜度归。
方丈安坐。
良久乃化。
阇维得五色舍利。
经旬。
细民拨灰。
烬中犹得之。
坐六十六
赞曰。
余至云盖。
依止之二年。
详闻黄檗翠岩故时事。
曰。
南公黄龙
天下有志学道者
皆集。
南公视之。
犹不怿。
从容问其意。
曰。
我见慈明时。
座下虽众不多。
然皆堂堂龙象。
今例寒酸。
不上人眼。
佛法盛衰。
自今日始也。
云盖今又老矣。
丛林去南公已五十年。
当时号寒酸者。
亦不可见。
余因传其平生。
感之遂并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祖心北宋 1025 — 11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5—1100 【介绍】: 僧。
南雄州始兴人俗姓邬
少为书生。
年十九而目盲,遂出家,后复明。
往依黄檗南公,继其法席,住隆兴黄龙寺
名其方丈曰“晦堂”,人因以呼之。
黄庭坚曾师事之。
赐号宝觉禅师
全宋诗
释祖心一○二五~一一○○),号晦堂俗姓邬南雄始兴(今属广东)人。
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
年十九出家,初依龙山寺沙门惠全,后谒云峰悦禅师,留止三年,往依黄檗南公
后继席黄龙。
哲宗元符三年卒,年七十六。
赐号宝觉
五灯会元》卷一七、《禅林僧宝传》卷二三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粤诗·卷二四
释祖心一○二五 — 一一○○),号晦堂俗姓邬
南雄始兴人
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
少为儒生,有声。
年十九而目盲,父母许以出家,忽复明,乃依龙山寺沙门惠全。
后参云峰悦禅师,三年无所得。
往依黄檗南禅师,四年不大发明。
复上云峰,会谢世,就止石霜,因阅《传灯》,自此开悟,径回黄檗,后继席黄龙。
宋哲宗元符三年卒,年七十六。
赐号宝觉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七、宋释惠洪禅林僧宝传》卷二三有传。
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五二七
祖心一○二五—— 一一○○),俗姓邬,或云姓郭,南雄州始兴(今广东始兴)人。
本儒生,年十九出家,历访名师。
南昌黄龙山依临济宗大师慧南,终得其法。
后继慧南主讲席十有二年,法门大兴。
然性真率,不乐从事,五求解去,乃得谢事闲居,尝以「晦」名其堂人称晦堂禅师
黄庭坚曾师事之。
元符三年卒,年七十六,赐号宝觉大师
著有《宋镜会要》二卷(存)、《宝觉祖心禅师语录》一卷(存)。
见《豫章文集》卷二四《黄龙心禅师塔铭》,《禅林僧宝传》卷二三。
禅师出于邬氏。
讳祖心
南雄始兴人也。
少为书生有声。
年十九而目盲。
父母许以出家。
辄复见物。
乃往依龙山寺沙门惠全。
明年试经业。
而公独献诗。
得奏名。
剃发继住受业院。
不奉戒律。
且逢横逆。
于是弃之。
入丛林。
云峰悦禅师
留止三年。
难其孤硬。
将去。
曰。
必往依黄檗南公
公至黄檗四年。
知有而机不发。
又辞而上云峰。
谢世。
因就止石霜
无所参决。
试阅传灯。
至僧问多福禅师曰。
如何是多福一丛
曰。
一茎两茎斜。
僧曰不会。
曰。
三茎四茎曲。
此时顿觉亲见二师。
径归黄檗
方展坐具。
南公曰。
子入吾室矣。
公亦踊跃自喜。
即应曰。
大事本来如是。
和尚何用教人看话下语。
百计搜寻。
南公曰。
若不令汝如此究寻。
到无用处。
自见自肯。
吾即埋没汝也。
公从容游泳。
陆沉众中。
时时往决云门语句。
南公曰。
知是般事便休。
汝用许多工夫作么。
公曰。
不然。
但有纤疑在。
不到无学。
安能七纵八横。
天回地转哉。
南公肯之。
已而往翠岩真禅师
真与语大奇之。
依止二年。
而真殁。
乃还黄檗
南公使分座令接纳。
后来南公迁住黄龙
公往谒。
泐潭月禅师
以经论精义入神。
闻诸方同列笑之。
以谓政不自歇去耳。
乃下乔木入幽谷乎。
公曰。
彼以有得之得。
护前遮后。
我以无学之学。
朝宗百川。
中以小疾医漳江
转运判官夏倚公立。
雅意禅学。
杨杰次公
而叹曰。
吾至江西
恨未识南公
次公曰。
有心上座。
漳江
公能自屈。
不待见南也。
公立见公剧谈。
神思倾豁。
至论肇论会万物为自己者。
及情与无情共一体。
时有狗卧香卓下。
公以压尺击狗。
又击香卓曰。
狗有情即去。
香卓无情自住。
情与无情。
如何得成一体。
公立不能对。
公曰。
才入思惟。
便成剩法。
何曾会万物为自己哉。
又尝与僧论维摩曰。
三万二千师子宝座。
入毗耶小室。
何故不碍。
为是维摩所现神力耶。
为别假异术耶。
夫难信之法。
故现此瑞。
有能信者。
始知本来自有之物。
何故更信。
曰。
若无信入。
小必妨大。
虽然既有信法。
从何而起耶。
又作偈曰。
楼阁门前才敛念。
不须弹指早开。
扄善财一去无消息。
门外春来草自青。
其指法亲切。
方便妙密。
多类此。
南公入灭。
公继住持十有二年。
然性真率。
乐从事于务。
五求解去。
乃得谢事闲居。
而学者益亲。
谢景温师直
潭州
虚大沩以致公。
三辞不往。
又嘱江西转运判官彭汝砺器资
请所以不赴长沙之意。
公曰。
愿见谢公。
不愿领大沩也。
马祖百丈已前。
无住持事。
道人相寻。
于空闲寂寞之滨而已。
其后虽有住持。
王臣尊礼。
天人师
今则不然。
挂名官府。
如有户藉之民。
直遣伍伯追呼之耳。
此岂可复为也。
师直闻之。
不敢以院事屈。
愿一见之。
公至长沙
师直愿受法训。
公为举其纲。
其言光明广大。
如青天自日之易识。
其略曰。
三乘十二分教。
还同说食示人。
食味既因他说。
其食要在自己亲尝。
既自亲尝。
便能了知其味。
是甘是辛。
是咸是淡。
达磨西来。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亦复如是。
真性既因文字而显。
要在自己亲见。
若能亲见。
便能了知。
目前是真是妄。
是生是死。
既能了知。
真妄生死。
返观一切语言文字。
皆是表显之说。
都无实义。
如今不了。
病在甚处。
病在见闻觉知。
为不如实知。
真际所诣。
认此见闻觉知。
为自所见。
殊不知此见闻觉知。
皆因前尘而有分别。
若无前尘境界。
即此见闻觉知。
还同龟毛兔角。
并无所归。
师直闻所未闻。
又答韩侍郎宗古问曰。
承谕昔时开悟。
旷然无疑。
但无始已来习气。
未能顿尽。
外无剩法者。
不知烦恼习气是何物。
而欲尽之。
若起此心。
翻成认贼为子也。
从上以来。
但有言说。
乃至随病设药。
纵有烦恼习气。
但以如来知见治之。
皆是善权方便。
诱引之说。
若是定有习气可治。
却是外有法。
而可尽之。
譬如灵龟曳尾于涂。
拂迹迹生。
可谓将用心。
转见病深。
苟能明心。
外无法。
法外无心。
法既无。
更欲教谁顿尽耶。
公以生长极南。
少以宏法。
栖息山林。
方太平时代。
欲观光京师
以饯馀年。
乃至京师
驸马都尉王诜晋卿
尽礼迎之。
庵于国门之外。
久之南还。
再游庐山
彭器资之守九江
公见之。
器资从容问公。
人临命终时。
有旨决乎。
公曰。
有之。
曰。
愿闻其说。
公曰。
器资死即说。
器资起增敬曰。
此事须是和尚始得。
盖于四方公卿。
合则千里应之。
不合则数舍亦不往。
有偈曰。
不住唐朝寺。
闲为宋地僧。
生涯三事衲。
故旧一枝藤。
乞食随缘去。
逢山任意登。
相逢莫相笑。
不是岭南能。
可以想见公人物。
黄龙南公
道貌德威
极难亲附。
虽老于丛林者。
见之汗下。
公之造前。
意甚闲暇。
终日语笑。
师资相忘。
四十年间。
士大夫闻其风。
而开发者众矣。
惟其善巧无方。
普慈不间。
人未之见。
或慢谤。
承颜接辞。
无不服膺。
公既腊高。
益移庵深入。
栈绝学者。
又二十馀年。
元符三年十一月十六日中夜而殁。
阅世七十有六。
坐五十有五夏。
赐号宝觉
葬于 南公塔之东。
号双塔
有得法上首。
惟清自有传。
赞曰。
公于南公圆寂之日。
作偈曰。
昔人去时是今日。
今日依前人不来。
今既不来昔不往。
白云流水空裴回。
谁云秤尺平。
直中还有曲。
谁云物理齐。
种麻还得粟。
可怜驰逐天下人。
六六元来三十六。
追玩南公曰。
随汝颠倒所欲。
斗七北斗八之语。
此老为克家之子。
呜呼陨此伟人。
世间眼灭。
惟此未尝不折。
读其陈迹。
尚若雨霁之
望东南之
皎然万星之中。
忘其身在唾雾间也。
祖心
南雄始兴邬氏子。
少为书生有声。
年十九而目盲。
父母许以出家。
辄复见物。
乃往依龙山寺惠全。
明年试经业。
独献诗。
试官奇之。
遂以合格闻。
继住受业院。
不奉戒律。
且逢横逆。
弃之谒云峰悦公
难其孤硬告行。
峰曰。
必往依黄檗南公
黄檗四年。
知有而机不发。
又辞而上云峰。
会峰谢世。
因就止石霜
无所参决。
后阅传灯。
至僧问如何是多福一丛(云云)。
此时顿觉。
亲见二师。
往归黄檗
方展坐具。
南公曰。
子入吾室矣。
师踊跃自喜。
即应曰。
大事本来如是。
和尚何用教人看话下语。
百计搜寻。
南公曰。
若不令汝如此究寻。
到无用处。
自见自肯。
吾即埋没汝也。
往见翠岩真。
真与语大奇之。
又见泐潭月。
月以经论精义入神。
闻诸方同列笑之。
以为下乔入幽。
师曰。
彼以有得之得。
护前遮后。
我以无字之学。
朝宗百川。
南公使分座。
公迁化。
师继其席。
凡十有二年。
法道大振。
然性真率。
乐从事
五求解去。
乃得谢事闲居。
学者益亲。
谢景温师直
守潭。
虚大沩以致。
三辞不往。
又嘱江西转运判官彭汝砺器资
请所以不赴长沙之意。
愿见谢公。
不愿领大沩也。
马祖百丈以前。
无住持事。
道人相寻于空山寂寞之滨而已。
其后虽有住持。
王臣尊礼。
天人师
今则挂名官府。
若编户民直。
遣五伯追呼之耳。
岂可复为。
师直闻之。
不敢以院事屈。
愿一见之。
长沙
师直愿受法训。
为举其纲。
师直闻所未闻。
后一至京师
寻还庐岳
器资九江
问曰。
人临命终时。
有旨决乎。
曰有。
曰。
愿闻其说。
曰。
器资死即说。
器资起增敬。
曰。
此事须是和尚始得。
盖于四方公卿。
合则千里应之。
不合则数舍不往。
南公道貌德威
极难亲附。
虽老于丛林者。
见之汗下。
师直造前。
意甚闲暇。
终日语笑。
师资相忘四十年间。
士大夫闻其风。
而开发者甚众。
惟其善巧无方。
普慈不间。
人未见者。
或慢谤。
承颜接词。
无不服膺。
腊既高。
益移庵。
深入栈绝学者。
又二十馀年。
元符三年冬殁。
阅世七十有六。
坐五十有五夏。
赐号宝觉
葬于南公塔之东。
号双塔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庆闲北宋 1029 — 1081
全宋诗
释庆闲一○二九~一○八一),俗姓卓福州古田(今属福建)人。
吉州仁山隆庆院,为黄龙南禅师法嗣,岳下十二世。
年十一,事建州升山资庆长老德圆,十七得度,二十远游。
神宗熙宁间庐陵隆庆
未期年徙居钟陵龙泉,不逾年复居隆庆
元丰四年卒,年五十三。
事见《栾城集》卷二五《闲禅师碑》,《禅林僧宝传》卷二五、《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禅师名庆闲
福州古田卓氏子也。
母梦胡僧授以明珠。
吞之而娠。
及生白光照室。
幼不近酒胾。
年十一。
建州升山沙门德圆
十七得度。
二十远游。
性纯至。
无所嗜好。
唯道是究。
貌丰硕。
寡言语。
所至自处。
罕与人接。
有即之者。
一举手而去。
以父事南禅师
南公钟爱之。
时与翠岩顺公。
同在黄檗
顺时时诘问
横机无所让。
顺诉于南公曰。
轻易。
且语未辩触净。
南公曰。
法如是。
以情求
乃成是非。
其可哉。
尝问南公
文首座(即云庵也)
何如在黄檗时。
南公曰。
渠在黄檗时。
如人暴富。
用钱如粪土。
尔来如数世富人
一钱不虚用。
南公尝以事至双岭。
自翠岩来上谒。
南公问。
什么处来。
对曰。
百丈来。
又问。
几时离。
对曰。
正月十三
南公曰。
脚跟好痛与三十棒。
对曰。
非但三十棒。
南公喝曰。
许多时行脚。
无点气息。
对曰。
百千诸佛。
亦乃如是。
曰。
汝与么来。
何曾有纤毫。
到诸佛境界。
对曰。
诸佛未必到庆闲境界。
又问。
如何是汝生缘处。
对曰。
早晨吃白粥。
至今又觉饥。
又问。
我手何似佛手。
对曰。
月下弄琵琶。
又问。
我脚何似驴脚。
对曰。
鹭鸶立雪非同色。
南公咨嗟。
而视曰。
汝剃除须发。
当为何事耶。
对曰。
只要无事。
曰。
与么则数声清磬是非外。
一个人天地间也。
曰。
是何言欤。
曰伶利衲子
曰。
也不消得。
南公曰。
此间有辩上座者。
汝著精彩。
对曰。
他有什么长处。
曰。
他拊汝背一下。
又如何。
曰作什么。
曰。
也展两手。
曰。
甚处学得这虚头来。
南公大笑。
却展两手。
南公喝之。
又问。
𢤱𢤱
两人共一碗。
作么生会。
对曰。
百杂碎。
曰。
尽大地是个须弥山。
提来掌中。
汝又作么生会。
对曰。
两重公案。
南公曰。
这里从汝胡言汉语。
若到同安如何过得(时英邵武同安
首座
欲往见之)。
对曰。
渠也须到这个田地。
始得。
曰。
忽被渠。
指火炉曰。
这个是黑漆火炉。
那个是黑漆香卓。
甚处是不到处。
对曰。
庆闲面前。
且从恁么说话。
若是别人。
和尚去。
南公拍一拍。
便喝。
明日同看僧堂。
曰。
好僧堂。
对曰。
极好工夫。
曰。
好在甚处。
对曰。
一梁拄一柱。
曰。
此未是好处。
曰。
和尚又作么生。
南公以手指曰。
这柱得与么
那枋得与么匾。
对曰。
人天大善知识
是和尚始得。
即趋去。
明日侍立。
乃问。
得坐披衣。
向后如何施设。
曰。
遇方即方。
曰。
汝与么说话犹带唇么在。
对曰。
庆闲即与么。
和尚又作么生。
曰。
近前来。
为汝说。
抚掌云。
三十年用底。
今朝捉败。
南公大笑云。
一等是精灵。
南公在时。
学者已争归之。
及殁。
庐陵太守张公鉴。
请居隆庆
未期年。
钟陵太守王公韶。
请居龙泉
不逾年。
以病求去。
庐陵道俗。
闻其弃龙泉也。
舟载而归。
隆庆之西堂。
事之益笃。
元丰四年三月七日
告众将入灭。
说偈乃入浴。
浴出裸坐。
方以巾搭膝。
而化。
神色不变为。
著衣手足和柔。
发剃而复出。
太守来观。
愿留全身。
僧利俨曰。
遗言令化阇维。
薪尽火灭。
跏趺不散。
以油沃薪。
益之乃化。
是日云起风作。
飞瓦折木。
烟气所至。
东西南北。
四十里。
凡草木沙砾之间。
皆得舍利如金色。
碎之如金沙。
道俗购以金钱。
细民拾而鬻之。
数日不绝。
计其所获。
几数斛。
阅世五十有五。
坐三十有六
苏辙子由
欲为作记。
而疑其事。
方卧痁梦有呵者曰。
师事何疑哉。
疑即病矣。
子由梦中作数百言。
甚隽伟。
而其铭略曰。
稽首三界尊。
师不止此。
悯世狭劣故。
聊示其小者。
子由其知言哉。
赞曰。
潜庵为余言。
为人气刚而语急。
尝同宿见其坐。
而假𥧌。
梦语衮衮。
而领略识之。
皆古衲机缘。
初以为适然。
已而每每连榻。
莫不尔。
盖其款诚于道。
精一如此。
唐道氲讥明皇
曩于般若。
闻薰不一。
而沉伫想。
自起现行。
闲之去留。
践履之验。
非闻熏不一者也。
庆闲
福州古田卓氏子。
母梦胡僧授以明珠。
吞之而娠。
及生白光炤室。
幼不近酒胾。
年十一。
建州升山长老
十七削发受具。
二十辞师远游。
见诸大老。
最后印心黄龙南公
公每叹曰。
祖师之道。
不坠于地。
在斯人也。
公在世。
学者已归之。
公既寂。
一时尊宿。
无出其右者。
熙宁间
庐陵太守张公鉴。
请居隆庆
未期年。
钟陵太守王公韶。
请居龙泉
不逾年。
以病求去。
庐陵道俗。
以其舍龙泉也。
舟载而归居隆庆西堂。
事之益笃。
师性纯至。
无所嗜好。
貌丰硕。
寡言语。
所至独处。
罕与人接。
有即者一举手而去。
初师之在黄檗也。
与翠岩顺公。
并事南公为父。
机无所让。
顺诉于南公曰。
轻易。
且语未辩触净。
南公曰。
法如是。
以情求
乃成是非。
其可哉。
元丰四年三月七日
告众将入灭。
说偈曰。
露质浮世。
奄质浮灭。
五十三岁。
六七八月。
南岳天台
松风涧雪。
珍重知音。
红炉优钵。
泊然坐逝。
神色不变。
手足和柔。
发剃复出。
众愿留事全身。
长老利俨
遵遗命阇维。
薪尽火灭。
跏趺不散。
益以油薪乃化。
是日云起风作。
飞瓦折木。
烟气所至。
草木砂砾之间。
皆得舍利。
如金色。
碎之如砂。
细民拾而鬻之。
数日不绝。
计所获几数斛。
苏子由
欲为作记。
而疑其事。
方卧痁。
梦有诃者曰。
此何疑哉。
疑即病矣。
子由
梦中作数百言。
甚隽伟。
醒而续成之。
病亦随愈。
铭略曰。
稽首三界尊。
师不止此。
悯世狭劣故。
聊示小者尔。
知言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昭庆北宋 ? — 1089年8月16日
乌江惠济院禅师
名昭庆
字显之
泉州林氏子。
少𧿧弛任气。
为巨贾。
往来海中十数年。
资用甚饶。
一日尽所有财物属同产。
使养其亲。
徒手入漳州开元寺
出家受具戒。
乡人异之。
居无何。
谓其曹曰。
出家儿。
当寻师访道。
求脱生死。
若匏系一方。
土偶人耳。
遂过岭。
遍参知识。
后见黄龙南公
示以三关语。
漫不省。
因服役左右久之。
尽得其道。
因嗣焉。
出世凡三坐道场。
高邮之乾明。
乌江之惠济。
广陵之建隆。
惟惠济僻在深山中。
地有汤泉
人迹罕至。
心乐居之。
乾明䢖隆。
𤽤为檀越士大夫所强。
遁去不获。
非其好也。
师所得法。
广大微妙。
又学术无不通达。
其为人说法。
或以经论。
或以老庄。
或卜筮。
或方药。
乃至一切种种俗谛事。
随其根器。
示大方便。
不独守古人言句。
自唐以来。
禅家盛行于世。
惟云门临济两宗。
是时云门苗裔。
分据大刹。
相望淮浙上。
临济之后。
自江以北。
惟一师人。
故云门之徒。
或不以师为然。
师闻而笑曰。
此吾所以为临济儿孙也。
师晚岁多病。
谢住持事。
寓止高邮
醴泉法嗣。
处安会中。
元祐四年八月十六日
说偈迁化。
广陵檀越。
奉灵骨归建隆起塔。
士大夫中。
执弟子礼者。
龙图阁直学士孙觉莘老
乌江承议郎阎木求仁等。
然为役之久。
缘契最深者。
无如秦少游观
时在京。
遥为铭其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景隆明 1393年7月12日 — ?
示真性源 参禅须要信得彻。
有主宰。
提撕话头。
默默参究。
于一切处无著无依。
逆顺境界到手。
便为蓦直行去。
不起分别。
不见有逆顺。
不见有境界。
盖为大解脱中不存一法也。
洞然了悟
直下承当。
更进一步。
了却向上一著。
虚彻灵明。
如金刚王宝剑。
万物曷敢婴其锋。
更说甚么世法佛法。
烦恼菩提。
透顶透底。
举体全真。
是为逸格之人也。
圆鉴堂 念佛一门。
捷径修行之要也。
识破此身不实。
世间虚妄。
是生死根。
惟净土可归。
念佛可恃。
紧念慢念。
高声低声。
总无拘碍。
但令身心闲淡。
默念不忘。
静闹闲忙。
一而无二。
忽然触境遇缘。
打著转身一句。
始知寂光净土不离此处。
阿弥陀佛不越自心。
虽然如是。
若乃将心求
反成障碍。
佛性是自然之物。
不属心思意解。
若见恁么说。
你便执个无心。
又成大病。
但以信心为本。
一切杂念都不随之。
如是行去。
总然不悟。
没后亦生土。
阶级进修。
无有退转。
昙和尚令提云念佛者是谁。
或云那个是我本性阿弥陀。
谓是摄心念佛。
参究念佛。
汝今不必用此等法。
只用平常念去。
示肄南宗 赵州无字。
之时。
如银山铁壁。
今日也无无。
明日也无无。
一朝水到渠成。
始知铁壁银山元非别物。
只贵退步休心。
切切要明生死大事。
不可呆蠢蠢念个无字虚延岁月。
亦不可推详计较义理曲会。
但于时中愤愤然要明这个无字。
忽尔一朝悬崖撒手。
打个翻身。
方见孤明历历。
如是现成。
到此不可耽著味著。
还有脑后一槌极是难透。
你但恁么参去。
举世尊初生 朕兆才彰成露布。
复指乾坤行七步。
只要群生正眼开。
落尽眉毛浑不顾。
举如人上树 百丑千拙齐露出。
明眼衲僧见不得。
断人命脉只斯须。
香严老子贼贼贼。
答诚敬堂 向上一著者。
彻之后。
结角罗纹。
杀著一锤。
所谓末后一句也。
言语说不到。
只用活机手段调治而至。
百丈再参马祖
马祖正用此机。
临济再参黄檗
黄檗亦用此机。
临济洛浦亦此机也。
后于夹山棒下方始瞥地。
兴化打克宾亦此机也。
真净和尚颂曰。
丈夫当断不自断。
兴化为人彻底汉。
日后从他眼自开。
棒了罚钱赶出院。
此颂甚对机。
汝今公案未明。
如何明得此一著子。
夙有灵根者。
公案亦甚易明。
不见临济凡问佛法。
便被黄檗殴打。
十分切当。
后得大愚一句打发。
洞明黄檗机用。
假如今日汝问我向上一著。
我亦不用摇唇动舌。
只用殴打。
再问再打。
汝被我打得荒了。
无计可施。
无理可说。
不得意中。
忽然猛省。
亦未可知。
我虽不施棒喝。
汝但恁么承当去看。
道禅人 参禅一著。
是超生死脱轮回之关棙子。
岂可小识小见而能拟议耶。
此是三世诸佛捷径度人之大法。
所谓一超直入如来地也。
自从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
迦叶尊者独悟深旨。
次第传来。
度人无限。
非语言文字而能教诲。
惟在具大手段。
大善知识
生机活法点悟而已。
昔因风吹幡动。
一僧言风动。
一僧言幡动。
六祖云。
非风幡动。
是汝心动。
二僧皆得省悟。
呜呼。
二僧言是风动。
是幡动。
皆是凡心。
六祖言非风动。
非幡动。
便佛心。
汝今且去穷究非风幡动。
是汝心动。
如是参去。
忽然省悟。
自知果然非风幡动。
是我心动也。
那时却来回报。
然后为汝敲磕末后一句。
自制塔铭 生事死葬。
祭之以礼。
孔子之教也。
死而火化。
安葬骨塔。
释迦之教也。
古今依教。
莫不皆然。
余生姑苏洞庭鼋山陈氏。
父字显宗
号月潭处士
母金氏。
余讳景隆
字祖庭
号空谷
生于洪武癸酉七月十二日
永乐壬辰
弁山白莲懒云和尚受学参禅。
湖海伯古拙和尚辈莫不参扣。
虽以家居。
参究不替。
庚子岁
许令出家。
虎丘先师石庵和尚收为行童。
洪熙乙巳
给牒为僧。
宣德二年
从杭昭庆守宗师得具戒。
六年
先师膺荐住持杭之灵隐
遂同至矣。
七年
天目山礼高峰塔。
憩锡一载。
剋苦参究。
忽有省会。
懒云和尚时在海昌妙。
遂造之。
剖露心法。
懒云大喜。
九年
灵隐先师圆寂矣。
阇维。
敛骨葬于本山
造骨塔。
并塔院。
奉祀有年。
今老且病。
死日在迩。
思无馀地以葬遗骨。
遂承佃钱塘县尉司上扇第二图修吉山下沈敬元佃官地一段为坟地。
葬骨塔。
盖坟屋居之。
待尽馀年。
名其屋曰正传塔院。
呜呼。
生死一梦。
骨塔奚为。
盖表佛法流芳。
灵踪不断。
即幻明真。
以致佛祖命脉源远流长矣。
幻身虽灭。
佛性不迁。
后之来者。
见窣堵崚嶒。
峰峦苍翠。
鸟鸣乔木。
泉潟幽岩。
不驰外境。
不执内心。
尽忘爱恶。
陶然泰和
始知法界为身。
虚空为口。
万象为舌。
昼夜说
未常间歇。
于此见得明。
透得彻。
如醉复醒。
廓然领悟。
便见佛祖不曾涅槃。
老僧不曾圆寂
大圆镜中觌面相见。
西来祖意两手分付。
如古师嗣云门。
青师嗣太阳。
无前后。
无去来。
大千沙界。
自他不隔于毫端。
十世古今。
始终不离于当念。
懒云和尚
景隆受业师之受业师。
景隆心法受印可于懒云
即南极安禅师也。
临济正传二十世。
师上溯天真。
则无极源雪岩钦
前后嗣法亦无定规。
前嗣后者。
阿难嗣迦叶。
后嗣前者。
兴化临济
理贯古今。
诣实为至。
铭曰。
廓周法界。
空荡无涯。
群灵升坠。
恒无已时。
佛祖垂应。
为导为师。
夙膺微幸。
直斯化仪
不善弘道
随力所宜。
卒于武林
骨窆山崖。
窣堵奠安。
山同寿期。
以幻归幻。
有为无为。
成住坏空。
道恒夷。
正统九年春
景隆五十二岁著。
示徒参禅 宗厥旨。
是转迷成之要道也。
是明心见性之妙诀也。
是超凡入圣之关棙也。
自宋末至于今日。
师法不逮。
参徒根器亦为下劣。
变坏妙诀。
死法传流。
无绳自缚。
本是活人。
缚作死汉。
做作规矩。
提死话头。
执倚偏邪。
无由开悟。
嗟夫。
灵山会上别传心法。
超出功用。
大解脱法门也。
要在妙悟。
岂局规模。
老僧今日不用提话头。
不用参公案。
先要识破此身。
空花幻影。
不越百年。
可溺于世情。
埋没灵明觉性
随逐妄缘。
汩没生死。
六道循环。
不能超出。
既知此患。
尽情放下。
更不留心。
惟令默自思惟。
我今思善思恶怕热怕寒知饥知渴者心也。
因有幻身。
此心存活。
死了烧了。
何处身。
只思此二句。
其馀言语。
知得便了。
不须记忆。
但于行住坐卧静闹閒忙苦乐逆顺一切时中。
唯自思惟死了烧了何处身。
忽然识得。
自会做人。
自知入道。
至于此时。
方参公案。
切须稳重穷究末后一句。
方到牢关。
始为了事人也。
涵养此道。
如百炼精金更无变色。
还垂方便接引后人。
是为报佛恩德。
答问 明本源曰。
永明大师道。
土。
犹如带角虎。
是则二法兼行耶。
兼行。
则古人谓之脚踏两边船。
必陷中间也。
湖海弟兄浩浩商量。
是非蜂起。
乞师指决。
去我碍膺。
答曰。
永明大师出此言时。
无人反覆扣问。
历代祖师在世。
亦无人反覆扣问。
故无辨明也。
学人疑似之心蕴之于怀。
未常发问。
懡㦬含糊。
迨今五百年矣。
子发此问。
大哉问也。
惜乎景隆虚度光阴七十四年。
道德智眼皆所不逮。
能答此言乎。
强答之。
恐不契佛祖之心。
反罹罪咎。
然有问无答。
亦非道也。
勉赴来意。
随力言之。
子当裁择。
执守参禅。
提个话头。
自谓守静工夫。
更无别事。
念佛往生。
寅夕礼诵。
皆所不行。
此谓有土也。
此等参禅亦非正气。
是为守死话头。
不异土木瓦石。
坐此病者十有八九。
莫之能救。
是活意。
如水上葫芦。
捺著便转。
活鱍鱍地。
故云参祖师活意。
不参死句。
如此参禅。
不轻念佛往生之道。
寅夕礼诵亦所遵行。
左之右之无不是道。
雪峰典座
杨岐作监寺
籍身劳动。
内力参禅。
永明参韶国师之
大弘念佛之道。
所谓内圆而外方。
内秘菩萨行。
外现是声闻。
此谓有土也。
辄以俚言免塞子问。
别访高明以求的意。
示坐关安清二上人 大藏经中。
传灯录里。
教人修行者。
皆言亲近明师。
时时闻法。
或念佛。
或数息。
或尸观。
或居阿阑若。
闲淡性情。
剋求妙悟。
自从拈花示众。
迦叶妙悟教外别传学厥旨。
二祖觅心不得而得安心。
南岳禅师六祖
祖曰。
什么物。
与么来。
岳大悟。
乃曰。
说似一物即不中。
疏山沩山曰。
有句无句。
倚树。
疏山卖布单作路费。
三千里外直造沩山
扣问树倒藤枯
句归何处。
沩山大笑而已。
疏山不契。
发愤而去。
行到明招。
言及于此。
明招曰。
却使沩山笑转新。
疏山大悟
大慧亦问树倒藤枯
句归何处。
圆悟答云。
相随来也。
大慧
有僧问一老宿。
百尺竿头如何进步。
宿云。
恶。
僧大悟
雪峰三登投子。
九到洞山
古人坐立不安。
切切求
岂肯死坐关房。
守株度日。
唐有大梅。
宋有和庵主
闲静馀情。
养道而已。
唐宋之时。
皆无坐关之说。
元时生出计较。
设个关房。
坐待
至今仿效也。
汝既如是精进用心。
切切求
聊为庶几。
岂可坐关房。
现成衣食。
自在过时。
而况张道伴。
伴。
张施主。
李施主。
常来相望。
各入关房。
闲话半日。
岂是真正修行纯净工夫剋时求也。
灵源居昭默堂
高峰坐死关。
皆悟道之后养道者也。
不似今人茫然而坐。
古人不舍分寸光阴。
不废剪爪之工。
舍身命而求妙悟也。
今恐虚消信施。
空丧光阴。
带果招因。
难以逃避。
由是老僧如是苦口。
若契汝心。
留为警觉。
或不契心。
付之水火。
又 来书说许多言语。
皆欲辨明。
且夫义学中人。
读书经。
教文义。
玄义岂不过汝百倍。
尚不能一一辨明。
不能窥测宗公案。
汝欲辩明。
何异入海算沙。
宗厥旨。
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昔有僧问石头和尚曰。
如何是
答云碌砖。
如何是
答云木头。
是如是之处将出来。
思惟之心安在何处。
一悟之后。
万法皆明。
何待辨论。
大慧和尚颂十智同真公案云。
兔角龟毛眼里栽。
铁山当面势崔嵬。
东西南北无门入。
旷劫无明当下灰。
宗悟境界如是而已。
通此消息。
令汝会意。
前者见汝多于人事。
故写书来。
令汝自省。
又恐汝独执于坐。
困在昏钝。
故写几段古人用心切近处。
汝学他用心。
晦堂和尚云峰悦禅师
日日挨拶。
日日不悟。
峰曰。
你且去黄龙南禅师
到彼挨拶数日亦不悟。
复回云峰。
峰已迁化。
复回黄龙。
途中遇雪。
阻于一寺。
无师扣。
便看传灯录。
偶然揭开。
看见僧问多福。
如何是多福一丛
福云。
一茎两茎斜。
僧云不会。
福云。
三茎四茎曲。
晦堂大悟
觉华严圆悟
日日挨拶。
日日不悟。
圆悟令看罗山语录亦不悟。
发愤出门。
行到一寺。
忽然大悟
古人如是坐立不安。
磨心擦腹。
挨拶出来。
岂是安然自在。
守待自
观汝来书。
知汝不会
不闻真正开发。
只是江湖中碌碌然之开发也。
良可惜哉。
老僧寄书。
令汝师于古人。
莫师今人。
老僧永乐年间十九岁时。
遇见信心铭證歌。
一看之后。
超然省会。
从此发心。
力求出家。
见南极老和尚
古拙老和尚
金陵湖广两淅之间做知识者。
一一往见。
所有开发。
皆不中意。
我自主张。
只用传灯中上古祖师机用开发。
用心究。
所以今日得这些小见识儿也。
忝与上古相合。
不与今时雷同。
我期望汝成个法器。
不可平常过了。
汝今抖擞精神。
自著精彩。
个万法归一。
一归何处。
返究自己。
力要省会是归何处。
拌舍此身。
默做迟钝工夫。
一生用心去。
终有日。
此是没奈何处用此痛切之心也。
古人则不然。
有云我坐在这里等你去。
我立在这里等你去。
如是容易。
岂不快哉。
古人用心苦切。
一团精彩将出来。
不是拘缚身体。
呆呆兀坐。
昏茫过日。
此上所言多说病。
脱得禅病。
庶可
古云。
魔万难转惺惺。
直须精进切心。
庶有日。
袾宏曰。
诸师多教人参念佛是谁。
惟师云不必用此等法。
随病制方。
逗机施教
二各有旨。
不可是此非彼。
师讳景隆
字祖庭
号空谷
姑苏洞庭鼋山陈氏子。
月潭居士
母金氏。
生于洪武癸酉七月十二日
为童时不茹荤。
趺坐若禅定。
永乐壬辰
弁山白莲懒云和尚受学参禅。
虽家居。
而湖海禅伯如古拙和尚辈靡不参谒。
庚子出家虎丘
宣德二年杭州昭庆受戒。
遂依师住灵隐七年
天目礼祖塔。
憩锡一载。
刻苦参究。
忽有省。
因造懒云剖露。
云印可之。
懒云
临济下二十四世也。
师所著有空谷集三十卷。
心宗洞达。
机辨峻拔。
儒释通贯。
事理交融。
大理卿吴公志之。
师存年五十二时。
自作塔铭于武林西湖之修吉山。
院名正传。
有正传十景之咏在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清源
禅师名清源
豫章新建邓氏子。
洪岩僧处信。
得度具戒。
参武泉常云居舜泐潭月三大士。
颇见咨揖。
然疑未决。
晚依积翠南禅师
一日闻举洞山
初见云门因缘。
不觉失笑。
问。
何为而笑。
师曰。
笑黄面浙子怜儿不觉丑耳。
自是容为侍者
阅七年咨参决择。
道眼高妙。
绝出人表。
丛林称之。
以比院。
守廓南公去世。
师开法西山惠严。
康清隐。
力法自将。
不与诸方斗铺席。
衲子以枯淡。
多望崖而去之。
坐是单丁。
住山十馀年。
南州高士潘延之问道于积翠。
与师定交为方外友。
至是迎归西山
未几洪帅命居大宁
一时衲子贤士夫从之问道。
坌集其室。
师说法简易。
期人于悟而后已。
尝示众曰。
寒风激水成冰。
杲日照冰成水。
冰水本自无情。
各各应时而至。
世间万物皆然。
不用强生拟议。
又曰。
先师初事栖贤寔。
泐潭澄历二十年。
宗门奇奥。
经论要妙。
莫不贯穿。
及因云峰以见慈明。
一字无用
遂设三关语。
以验天下禅者。
而禅者如叶公𦘕龙龙现即怖。
或问三关语。
学者每难透何也。
师曰。
众生为解碍。
菩萨未离觉。
大智如文殊师利
欲问空三佛义。
即遭摈出。
以其自堕艰难。
故起现行耳。
寻以高年。
不任主事
退闲。
自号潜庵
诸刹争迎致供养。
且依以为重。
故居无定。
建炎三年八月五日
示寂于城阴之章江
住世九十有八。
安居七十八
方未寂时。
齿堕而复生。
发薙而燔之。
悉为舍利。
及是烬馀。
尤不胜数。
塔于惠严之东阿
师莫年德高望重。
以深诚勉人。
以善从之。
化者甚盛。
有僧执侍十有二年。
于道未有所契。
及将出世。
师曰。
汝侍吾徒费岁月。
傥嗣法不应以世情自昧。
其人遂嗣翠岩机焉。
其主法有体。
类如此。
清源
号潜庵
洪州新建邓氏子。
世力田。
幼超卓。
短小精悍。
去依洪崖法智为童子。
年二十一。
落发受具戒。
时武泉尝。
宝峰月。
云居舜。
道价压丛林。
师游三老间。
皆蒙器许。
而疑终未决。
后亲见黄龙南公
凡入室。
令坐于傍。
与云庵同造积翠。
师为侍者七年。
南公殁。
隐迹西山
西山慧严院。
僧死。
屋无像设露坐。
师见而叹曰。
古人斫山开基致无为。
有忍怀不举哉。
乃求居。
以修完之。
不五年而殿阁崇成。
百具鼎新
即弃去。
庐山
康太守徐公。
闻师名。
延居山清隐寺。
寺在大江之北。
面揖庐山
师门风孤峻。
学者皆望而退。
以故单丁住山。
十有八年。
晨香夕灯。
升堂说法。
如临千众。
而丛林所服玩者莫不具。
时时钁地处置。
尝云。
先师初事栖贤諟。
泐潭澄
更二十年。
宗门奇奥。
经论要妙。
莫不贯穿。
及因文悦以见慈明。
一字无用
设三关以验天下禅者。
而禅者如叶公画龙。
龙见即怖。
众生为解碍。
菩萨未离觉。
大智如文殊师利
欲问空王佛义。
即遭摈出。
以其堕艰难。
故起现行耳。
有僧。
依师住十二年学。
令住净众寺
辞行。
师谓曰。
汝虽在此费岁月。
实不识吾家事。
倘嗣法。
当不以世俗欺诳为心。
其人乃嗣翠岩机焉。
隐君子潘延之
与为方外友。
迎师归西山
而州郡文争。
命居天宁。
衲子方云趋座下。
一时名士。
抠衣问道。
师以目疾。
隐居龙兴寺房。
户外之履亦满。
上蓝忠公。
法侄也。
延师居寺之东堂。
事之如其师。
师年八十而丧明。
学者益亲附之。
有欲板其语要流通。
师投拒曰。
若吾语。
深契佛祖。
从今百日间复明。
则副汝请。
如期果愈。
先是觉范洪公
證狱太原
拴缚在旅邸。
人讳见之。
师独冒雨步至。
抚慰为死诀。
明年归复见师。
师轩渠笑曰。
吾不意乃复见子。
觉范序之曰。
呜呼。
佛法䆮远。
坏衣瓦器之人。
亦有侈欲。
为人师者。
争慕华构便软煖。
公独举颓坏而新之。
争欲致弟子。
不问智愚。
欲出门下。
而公独精粗之。
争欲坐八达衢头。
以自卖其道。
而公独居荒远。
以自珍之
争好势利恶丑。
而公独犯众恶。
自信而力行之。
每谓弟子曰。
无事外之理。
理外之事。
观其措置。
岂其真然之者耶。
师终时几百岁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利俨
利俨
黄龙南嗣也。
有天悟。
为黄龙所重。
开法庐陵隆庆
禅衲宗之。
机锋所至。
犹太阿孟劳。
剸犀彻札。
无留行者。
时黄龙弟子。
东林总
晦堂心
罗汉祐。
洞山文。
皆各阐化一方。
师独后出。
有问。
龙安
龙曰。
其视以我。
盖密契如此。
师倡道。
熙宁乙卯
至元祐辛未
十有七年。
其法语之传者绝少。
皆自痛剪苛扫。
不啻卷云收潦焉。
故其法化之广。
不得与诸山齿。
致后世几不知有师名也。
惜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道圆
全宋诗
释道圆南雄(今属广东)人。
少时曾学于积翠庵,后住南安军雪峰,为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
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七。
今录诗二首。
全粤诗·卷二四
释道圆南雄人
早年依黄檗积翠庵慧南,后住大庾云封寺,为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
事见宋释正受嘉泰普灯录》卷四、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七。
诗二首。
道圆
南雄人也。
性纯至。
少游方。
虽饱参未大通透。
南禅师黄檗积翠庵。
往依之。
一日燕坐下板。
闻两僧举百丈野狐因缘。
一僧曰。
只如不昧因果也。
未脱得野狐身。
一僧应声曰。
便是不落因果。
亦何曾堕野狐身耶。
悚然。
异其语。
不觉身起上庵头。
过涧忽大悟
南公
叙其事。
未终涕交颐。
南公令就侍者榻熟睡。
忽起作偈曰。
不落不昧。
僧俗本无忌讳。
丈夫气宇如王。
争受囊藏被盖。
一条楖栗任纵横。
野狐跳入金毛队。
南公大笑。
久之。
又作风幡偈曰。
不是风兮不是幡。
白云依旧覆青山。
年来老大浑无力。
偷得忙中些子閒。
云庵老人。
常手疏此二偈。
大称赏之。
谓其机锋不减英邵武
后出世住大庾云封寺
莫知所终。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道圆者,沧州人,既从僧服,便志西方,后晋天福中,负簦西迈,在涂十二年,足迹所届,遍五印度,复居其间,阅六春秋,还经于阗,与其国使偕至于宋。
乾德三年冬,达于京师,以佛舍利一、水晶器、贝叶梵经四十筴来献,太祖召问所历山川道里及其风俗,颇疆识,一一指陈,应对如响,太祖嘉之。
时立译经院,诏与梵僧同事翻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